受国际局势不稳定、国家之间关系复杂、房地产业持续不景气、股市持续下跌、消费“降级”、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等多方面因素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很多科技制造企业出现收入增长缓慢、利润率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
很多科技制造企业应对“卷”的主要手段是“降成本(Cost Down)”。而降成本的主要方法还是集中在传统的供应链、生产以及人工费用等“战术性”环节。这些做法降成本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并且过度的降成本会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产品的质量和技能工人的稳定性,也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
科技制造企业要“精益生产”,更要“精益创新”。很多制造型企业精益生产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也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继续通过精益生产“降本增效”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创新型企业应该通过“精益创新”实现战略性降本增效,实现企业持续稳健高利润增长。
知行信顾问团队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总结了16项“战略性”降本增效的有效举措(见图1)。

图1 产品全生命周期16项战略性“降本增效”举措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创新战略管理、创新前端管理、产品开发管理和产品交付管理等四大阶段。图1中16项战略性降本增效举措后的括号中标注的“降本”和“增效”只是相对的看法。其实,“降本”就是“增效”,“增效”也是“降本”。降本增效的“战略性”举措的含义是与供应链、生产和人工费用等“战术性”降本措施相对而言的。
“战略性”降本增效的举措更注重“增效”和“长效”,同时降成本的幅度也更大。基于知行信顾问团队20多年的咨询服务经验,系统采用以上战略性降本增效举措的企业,平均产品成本能够下降30%以上,净利润率能够提升15%以上。
从大的分类来看,战略性降本增效的举措主要分为两类:产品标准化设计和提升产品创新管理水平。产品标准化设计是最直接、效果最快显现的战略性降本增效举措。提升产品创新管理水平的降本增效效果不如产品标准化设计直接,但是更加长效,更加具有战略性。企业之间最终的竞争是管理水平的竞争。管理是“硬实力”,而不是“软实力”。对于研发创新型企业而言,体系力决定产品力,产品力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盈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