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一流走向世界一流
2025-09-09

原载《企业管理》杂志2020年第1期,有删改)

 

知行信创新咨询创始人   成海清博士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有部分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比如通信领域的华为、中兴,互联网领域的阿里巴巴、腾讯,家电领域的海尔、格力、美的、海信,显示面板领域的京东方,装备制造领域的中集,安防领域的海康,无人机领域的大疆等等。

但是,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大多数中国一流企业无论在规模、盈利能力、产品领先性、国际化程度,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世界一流企业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波音、宝洁、三星、奔驰、丰田、爱立信、西门子、ABB、SAP等等。比如在消费电子领域,国内领先企业华为公司消费者业务2018年销售收入约为500亿美元,而苹果公司2018年销售收入达2600亿美元,净利润达600亿美元。苹果公司的利润比华为公司的收入还高!

中国一流企业走向世界一流企业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全球化经营,需要主营产品持续实现首发,需要企业持续保持领先。对于中国一流企业而言,过去成功的经验可能是今后失败的原因,拿着“旧地图”不可能发现“新大陆”。中国一流企业要勇于打破“路径依赖”,要敢于自我否定,要主动转变“创新范式”,由跟跑、并跑走向持续领跑!

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创新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国一流企业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三大关键成功要素。持续的企业家精神保证企业“想干”,高效的创新体系保证企业“能干”,卓越的创新人才保证企业“会干”。想干、能干又会干的企业,一定能“干好”,一定能干成世界一流企业!

 

一、永葆世界一流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全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敢于冒险、善于创新”。如果企业创始人及高管团队缺乏“斗志”与激情,贪图安逸与享受,那么企业很快就会走向衰亡。世界一流的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如下:

1)企业创始人(或创二代、创三代)始终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视企业的持续发展为个人尊严与荣誉,不能容忍企业在自己手里走向衰亡。

2)企业领导团队具有“谦逊”、“坚韧”的品格,不自傲、不自负、不固步自封,能够与时俱进,能够举贤任能,能够从善如流,能够攻坚克难,止于至善。

3)企业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不受外部“噪音”干扰。企业能够保持战略聚焦,始终坚守明确的“主航道”,专注将主营业务做成“一米宽,一公里深”,不在非战略事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不进行无关多元化的扩张,不进入不能做到持续保持领先的业务领域。

4)一流企业已经进入“战略无人区”,需要成为“领路人”,需要深刻洞察未来5-10年的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需要致力于解决10年后社会的可能的“大问题”。

5)持续强研发投入,将10%-20%的研发投入用于基础技术、前沿技术以及未来技术的研发。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二、建立世界一流的研发与创新管理体系

企业家“想干”是前提,管理体系保障员工“能干”是基础。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管理水平的竞争,管理已经不是“软实力”,而是“硬实力”。员工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对员工的有效管理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战略管理、创新管理与运营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三大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世界一流的产品源于世界一流的研发与创新管理体系。世界一流的研发与创新管理体系建设要点:

1)集团组织模式的设计要导向持续领先,要导向胜利,要“炸掉金字塔”、“打破部门墙”,建立公司级的、跨职能的、网络化的、高效运转的产品创新团队。一定要树立产品创新是“全公司的事”,而不是“研发部的事”的组织理念。

2)要建立集团级的、强有力的战略Marketing部门,持续洞察新的战略机会,持续孵化创新业务,实现企业持续增长。

3)要强化集团级的中央研究院的建设和投入,中央研究院要聚焦研究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未来技术。底层的核心技术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4)要基于跨职能团队组织模式,建立公司级的、端到端的、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研发与产品创新管理体系,要“将能力建立在组织上”,流程能力要成为企业核心能力,以实现企业持续成功创新“可复制”。

5)要建设“流程型企业”、“项目型企业”,要严肃执行流程,要通过流程体系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各级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头遵守流程,做到“在流程面前人人平等”。要与时偕行地持续优化流程体系,做到一流的流程开发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产品成就一流的企业!

 

三、培养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

企业家“想干”,流程体系保障员工“能干”,企业还要确保员工“会干”。系统培养各类创新人才,给创新人才持续赋能,是企业管理者的核心职责。创新人才不等于研发人才,创新人才包括领导类、管理类和技术类等三类:

1)领导类创新人才包括部门负责人以上的中高层管理者。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格局、价值观、管理素养以及快速学习能力对企业能否创造世界一流的创新业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选拔、任命和培养集团、事业部、业务单元三级首席产品官(CPO),对企业创新投资回报负责,对企业持续成功创新。首席产品官(CPO)要成为企业的正式职位,世界一流的首席产品官成就世界一流的产品,成就世界一流的企业。谷歌公司聘请职业经理担任董事长和CEO,两位创始人分别担任产品总裁(CPO)和技术总裁(CTO),确保企业持续成为创新领导者。

2)管理类创新人才主要包括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流程经理。产品经理负责制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抓手,产品经理的专业性以及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开发出领先的创新产品。要大力培养公司级的、能够领导跨职能团队有效运转的、专业的项目经理队伍,确保新产品开发项目能够适时抓住市场机会,实现持续首发、持续引领。要培养公司级的、专业的流程经理,负责公司级流程的规划、建设、培训、度量与持续优化。

3)技术类创新人才主要包括系统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要提升系统工程师产品线技术规划、技术开发管理和平台开发与管理的能力。要提升标准化工程师技术重用、模块化开发和平台开发的能力。要提升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工业设计工程师等各类研发工程师的专业水平。

 

高层管理者强烈的企业家精神,公司及事业部层面高效的创新体系,足够数量的卓越的创新人才共同牵引企业由中国一流走向世界一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增长,有利于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更多的中国企业找到学习和借鉴的标杆,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以创新,致领先!

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由区域走向全球,由跟跑走向领跑,由中国一流走向世界一流!